查看原文
其他

5月将集中迎来返校复课!这位校长说:教书和育人永远都不能大于言传身教的可实施距离丨头条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者絮语 Author 汪正贵

 

 


近日,全国所有省份均已明确中小学部分学段开学时间。5月,我国预计将集中迎来返校复课。利用线上教学的这段特别的日子,我们收获了什么?两个多月的居家学习效果如何?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线上教学质量?线上教学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什么启示? 


最近青岛中学通过专家的帮助对全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效果、学生自主性、家庭支持度和教师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诊断。 
通过详细的诊断分析和反思,有诸多教育启示。


在线学习诊断再次表明,必须要从关注教转变到关注学。
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所有学生的学,而不仅仅是保证所有学生被教。
因此,教师的全部着眼点应该集中于此:让学习真实地发生。
重要的不是你在电脑屏幕的一端讲了多少,讲得如何;重要的是在电脑屏幕的另一端,学生学了多少,学得如何。无论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,莫不如此。
特别是线上教学,学生和老师之间是远程的、隔着电脑屏幕的教学交往,缺乏面对面的、直接的交流,需要通过技术媒介才能互动。
由于技术的限制,很多教学活动不便于在线上开展,比如科学课中的实验、人文课程中的讨论、数学课中的几何推演等,可能就难以在线上很好地实现。
如果你还是用以讲为主的方式,效果肯定很差。本来该是做实验的,或是画图的,或是讨论的方式,结果你都变成了讲授的方式,我讲你听,那么学生不会感兴趣,当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。
这种对着屏幕的隔空讲授,教师自己也找不到感觉,学生在电脑屏幕的另一端,到底听了几何,不得而知。
所以我们应该从教走向学,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。必须以任务驱动学习,让学生动起来,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,掌握知识和技能,形成能力和素养。
从教走向学,教师的角色转变了,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、资源的提供者、自主性学习的支持者、教学活动的对话者。
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习目标和任务,提供资源、工具和脚手架,进行诊断和提供及时性反馈。
首先要让学生有非常清晰的学习目标,知道这个单元我们要去哪里。没有目标感,也就没有方向感。
在诊断中发现,学生的目标感还是非常欠缺的,所以首先要让目标对学生可见。不仅教师清楚目标,学生也需要知道目标。
第二是任务设计,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。线上教学应该是任务驱动的,必须根据目标设计核心任务。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,不是你讲他听,而是做中学。
这个核心任务必须有张力,既承载学习目标,又对学生友好,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手,又能挑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。
这就需要我们重构学习内容,围绕那些知识颗粒度大的内容,以目标为导向来设计核心任务,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进行实践应用的输出式学习。
第三是资源支持。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,教师要推送一些学习资源,提供一些工具、脚手架、策略和方法,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撑,同时也为个别化的学习提供资源支持,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。
以资源的丰富性,来支撑学生学习的个别化。
第四是及时反馈和诊断。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,及时反馈非常重要。这不仅可以给漫长的学习过程以节奏感,实现一个闭环,同时也让学生知道,究竟学得怎么样。
及时反馈,不仅能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,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取能量,如果他学有所得的话。
总而言之,教学过程要从关注教转变到关注学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。一切的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。
学习永远不是一个被教的过程,而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都是如此。
回到那句老话:教之于学,犹如卖之于买。别人没有买你的东西,就不能说你卖了。没有学习的行为发生,就不能说完成了教学。




线上学习诊断给我们的启示之二,是要高度关注学生自我系统的启动和元认知的培养。
诊断结果显示,学习自主规划、自主管理、自主学习方面不是特别理想。我们对学习自主性高的学生样本进行回归分析,发现自主性高的学生,学习效果也好,二者呈正相关。
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。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、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,与学习效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。
所以学习成绩的问题往往并不在学习本身,或者说,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,恰恰是学习之外的非认知因素,最重要的是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,是学生的生活习惯、行为习惯、学习态度和方法等等。
很难想像,一个平时生活中没有规划的人,学习上会有计划;一个生活习惯上马虎的人,学习习惯上很细致。
这又回到马扎诺的理论。他将人的行为过程分为三个系统:认知系统,自我系统,元认知系统。 
自我系统解决的是人的学习内动力的问题;元认知系统是解决学习的方法、策略、自我认知和监控的问题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仅是认知系统,往往更重要的是自我系统与元认知系统的问题。
自我系统是动力系统。如何启动内动力,也就是说,如何抓住和保持学生的高度注意力,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。在教学设计的时候,必须考虑这个问题。
一般来说,要考虑三个要素,一是有意思,激发学生的兴趣;二是有意义,有用,有价值,激发学生的意义感;三是有挑战,能胜任,激发学生的成就感。这三者都能够点燃和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。
有了内动力,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被激发了。
元认知是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监控系统,也是学生的自律性的体现。他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,运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,运用得是否得当,是否按照计划和规划去学习等等。
人贵有自知之明,也最缺乏自知之明;人贵有自律,也最缺乏自律品质。自我认知和自我监控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,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律性的培养。
所以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,我们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系统的启动和元认知的培养。要把自我系统和元认知提升到教育目标的层面。
也就是说,我们在设计单元学习目标的时候,并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,能力与素养目标,更要关注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目标,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,情感,价值观;关注学习方法、策略、自我评价与监控。
培养学生的自律的品质和自主的能力,是我们努力的方向,也是教育的目的。



居家在线学习诊断的启示之三,教育要重视和珍惜师生的情感连接。
诊断显示,接近80%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的效果和平时在校学习“差不多”或者“差一点”;大约10%的学生认为比平时在校学习“差很多”;
也有10%的学生认为比平时在校学习效果“好一点”,认为比平时在校学习“好很多”的学生不到4%。 
线上教学展现了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。比如,及时的反馈,教学过程的视频回看和再现,远距离的交互等等,让学习更加自由和便捷。 
但是也让人们反过来认识到面对面直接教学的优势。人与人的真实接触,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。孩子们渴望重返校园,教师们也期望重回真实的课堂。
有一位家长朋友问自己十岁的孩子,为什么想回学校上课,孩子回答:学校里有老师和同学。 
是的,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居家在线学习,学生和教师,很想回到学校,回到真实的课堂。那么真实的课堂里有什么?
其实就是有近距离的、面对面的、直接的、不需要通过媒介的人与人的连接。
所以我们要重视和珍惜师生面对面的直接教学。如果有一天,我们回到了平日课堂,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一份师生的连接。
在课堂上,我们要捕捉师生直接交往当中那些敏感的、隐蔽的信息,并予以及时回应。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。 
线上教学的时候也是这样,要创造师生的连接。虽然教师是隔着屏幕,同时给很多的学生上课,但一定要让屏幕上的“这一个”学生觉得,你就是在给他一个人讲课。
如果“每一个"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,就会产生特别的教育效果。 
当然,线上教学很难做到这一点,这是线上教学最大的瓶颈所在。这也恰恰是教育的奥秘所在。 
这再一次证明,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, 教师的工作不可能为机器或人工智能所替代。 
青岛中学李琳老师说的一句话,我觉得特别好:“教书和育人永远都不能大于言传身教的可实施距离。”
套用马云的一句话,不用担心机器人像教师一样工作,倒是应该担心教师像机器人一样工作。 
教育是有温度的,是人对人的影响,是心灵唤醒心灵,情感触动情感。所以不用担心机器人会取代教师的职业, 除非教师像机器一样只教书不育人。


作者 | 汪正贵,青岛中学执行校长,安徽马鞍山二中原校长

来源 | 教者絮语(ID:wzgui123456)

责编 | 又又


2594889720@qq.com

• 朱永新:把难以触摸的“素养”,变成可以培养的“习惯” 

• 复课后最大痛点是孩子的“差异性”,如何正确打开学校学习?

• 开学复课后各个学校怎么上课?这位校长提出“三段统筹”解决法


▼ 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进入微店搜索产品!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